用稀土一鉻鞣制豬皮革的工藝發展狀況
稀土在皮革中的應用.國外在50年代有過簡要的報導,稀土金屬的鹽類或化合物具有一定鞣性,可用于鞣制皮革,做皮革的牢固著色劑及高等優質小件皮革的鞣料。德國用鈰的堿性醋酸鹽鞣制裸皮.成革美觀,色調不變,并且耐用。印度對三價鈰的靴性研究表明,用苯二甲酸鹽蒙囿的堿性硫酸鈰進行鈰鞣,成革的物理性能不僅可與鞣革、鋁鞣革相媲美還可獲得抗熱特性和高崩裂強度。七十年代中期美國有關丙烯單體在膠原上的高鈰接枝對皮的性質如耐磨損保持形狀,變質抗力,涂飾粘著,皮張的均一性等有影響。
我國1976-1977年北京皮革研究所和包頭稀土研究院,共同研制稀土代鉻的試驗,以解決國內鉻元素資源缺乏。內蒙古包頭皮毛廠,用稀土試鞣皮毛,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功。1981年山東省冶金研究所和山東定陶皮革廠在羊皮鞣制、染色時加入稀土,取得了非??上驳某煽?。1982年12月山東省通過了煙臺皮革廠和山東省冶金研究所共同承擔的“稀土在豬皮革服裝的應用”課題鑒定,1985
年國際稀土博覽會上,煙臺皮革廠生產的用豬皮服裝革制作的皮衣進行試銷得到好評,隨后產品進入了歐洲市場。
世界上傳統的鉻鞣技術,柔軟、豐滿、彈性好,耐濕熱穩定性高。但鉻的利用率僅65%-70%,大量的鉻未被牢固的結合,工業廢水的排放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國的科學工作者總結了前人的工作,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大量的試驗,稀土助鞣助染工藝技術為世界首例。
用少量稀土結合鉻進行主鞣,使用恰當,效果明顯,得革率可提高2-5%,可節約紅礬40%以上,廢鉻液中Cr2O3含量由純鉻鞣的3-5g/L降為lg/L以下,大大減輕了鉻對環境的污染,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成革具有粒面細微平整,毛孔清晰,柔軟豐滿彈性好,部位差小,松面率低,顏色均勻一致等優點。用稀土一鉻鞣技術已成功地運用于豬正面服裝革,豬反絨服裝革,豬、牛軟面革、山羊服裝革、綿羊服裝革等。
稀土一鉻鞣技術應用于豬皮工藝生產,經過十幾年的科研、試制,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得到證實,用少量稀土結合鉻進行主鞣、復鞣、染色,使用效果明顯。近年研制的KMC高吸收鉻鞣劑和稀土助鞣劑結合用于主鞣。KMC鞣劑的研制成功,不僅解決了稀土與鉻結合主鞣課題。由于KMC鞣劑自身具有較強的蒙囿性能,因此稀土與它結合主鞣時就可不另外加蒙囿劑;又因為KMC鞣劑具有自動堿化性能,所以在鞣制后期也不須提堿,從而大大地簡化了鞣制操作,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加之鞣劑本身的性能穩定,質量優良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一致。使用稀土-KMC多金屬鞣制,得到的革顏色淺淡,非常適合于做白色革或淺色革,做絨面革效果更好,成革外觀、手感都具有羊皮風格。
豬皮服裝革的生產,在國內已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并采取了某些獎勵措施,使豬皮革的生產逐年增加,產品除服裝革外,還在豬皮正面革、絨面革、手套革,豬皮軟鞋面革及包袋用革等多種產品已占領了很大市場。企業和社會效益顯著,采用稀土一鉻結合主鞣,紅礬用量由用純鉻的4%降為2%,節約紅礬5000;稀土用于染色,染料用量可由原工藝的4.0%-4.5%降為2.5%左右(以染黑色服裝為例),能節約染料2%左右,同時得革率增加2%-5%。以年產30萬張豬皮為例,采用此工藝技術生產仿綿羊風格型扎染豬皮服裝革,年增加效益為38-40萬元.社會效益和環境保護效益巨大,還能節約大部分進口染料并使廢液中Cr2O3下降94%(原工藝1.23-1.56毫克/升,稀土一鉻鞣工藝為0.015-0.008毫克/升),為環境保護作出了重大貢獻。